English

“五种精神”促进社会风气好转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探索新途径新方法
2000-06-18 来源:光明日报 新华社记者 肖伦添 光明日报记者 高建进 我有话说

福建省漳州市有一个家喻户晓的“五种精神”。中共漳州市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积极弘扬这“五种精神”,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教育群众与服务群众、引导热点和化解矛盾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了党心与民心的交融,促进了社会风气的好转。福建省委14日在漳州召开的现场会向全省推荐了漳州的经验。

“五种精神”产生于多年来漳州人民的实践,不仅在漳州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在福建、在全国也都颇具影响力。

1932年4月,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留下了崇高的革命理想、坚定的革命信念、为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奋斗到底的革命精神。

1954年至1964年,东山县委书记谷文昌带领群众艰苦创业,苦干10年,使得全县400多座山头、3万多亩荒沙滩披上绿装,30多公里的海岸线筑起“绿色长城”,这种艰苦创业的精神,在人民心中筑起不朽的丰碑。

1963年,漳州地区遭受特大旱灾,龙海县榜山公社用淹掉自己家园的代价确保了堵江引水工程的顺利完成,确保了下游数十万亩稻田的抗旱用水,这种舍小家保大家的“龙江精神”传遍了全国。

1979年,中国女排在漳州重组,在十分简陋的条件下刻苦训练,顽强成长,终于获得“五连冠”殊荣,勇敢拼搏的“女排精神”,深深地教育、感染和激励着漳州人民。

从1990年开始,“漳州110”坚持维护社会治安和服务群众并重,坚持做到“有警必接、有难必帮、有险必救、有求必应”,充分体现了甘当公仆、赤诚为民、清正廉洁、无私奉献的服务精神,“110精神”成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面旗帜。

“五种精神”经过岁月的锤炼,现在已经成为漳州人民引以自豪的精神财富。几年来,漳州市建立了相应的教育基地,分别被确定为福建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高校学生优秀骨干实践培训基地和全国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示范点。

中共漳州市委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中,探索出这样一条道理: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办群众之所需,积极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最有效办法。几年来,漳州市依托“漳州110”社会联动、“组织部长夜谈”联动和机关效能建设三个载体,结合“改进行风、服务群众”,“改进领导作风、密切党群关系”,“转变机关作风、提高办事效率”等等,大力弘扬早已植根当地群众的这“五种精神”。

几年来,漳州市以“110”为龙头,把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部门组织起来,引入快速反应机制,及时解决人民群众生活、生产、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16个部门32个单位参与社会联动服务,同时向11个县、市、区和乡镇延伸。漳州市交警支队直属大队从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抓起,首创摩托车办证、年检、违章受理宾客式服务,将16个办事环节简化为4个环节,群众只要把有关证件交给引导员,稍坐片刻,即可全部办妥。

1996年12月,漳州市委组织部建立了“组织部长夜谈”制度,规定每月15日晚为接待干部群众来访时间,向社会作出公示,现在这一做法已扩大到市、县、乡三级493个部门单位,其中市直37个职能部门参与。参与“组织部长夜谈”联动的各级领导干部面对来自基层的群众,做到“一张笑脸相迎,一声热情问候,一张凳子让座,一杯热茶接待,一阵促膝谈心,一个满意答复,一个实在说法”,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能解决的千方百计解决,无法解决的讲清道理,做细致思想工作。同时,把“夜谈”与“日谈”、接待来访与主动下访结合起来。截至今年3月,漳州市共接待群众来信来访1.96万批4.3万人次,受理群众反映问题18452件,已办结1475件,解决了一批长期累积的难题和现实生活中的急迫问题。

去年初,漳州市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实行“全方位受理,高效率动作,高质量回复”,把它作为一项转变机关作风、凝聚民心的治本工程来抓。通过实施机关效能建设,增强了机关干部的公仆意识,简化办事环节,办事效率大大提高,有效地解决了机关“三乱”、“中梗阻”等作风问题,防止了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谋取私利行为的发生,树立了党政机关勤政、高效的良好形象。一年多来,全市还解决多年积累的“老大难”问题140多个。

(新华社福州6月17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